水准测量作为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技术,其精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准确性和安全性。然而,水准测量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仪器本身、观测条件、外界环境以及人为操作等多个方面。本文将详细探讨水准测量精度受哪些因素影响,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。
一、仪器误差
1.仪器校正不完善
水准仪作为测量工具,其精度受仪器校正完善程度的影响。仪器校正不完善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,如三角误差、水准尺每米真长误差以及一对水准尺零点不等差等。因此,在使用前应对水准仪进行严格的校正和检验,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。
2.仪器本身的精度
水准仪的精度包括仪器调整、操作和读数精度等。这些精度指标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高精度的水准仪通常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,能够在更长的距离内保持较小的误差。因此,在选择水准仪时,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精度的仪器。
二、观测误差
1.整平误差
在观测过程中,水准仪的整平误差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如果水准仪未能完全整平,将导致视线不水平,进而产生测量误差。因此,在观测前必须仔细整平水准仪,确保其处于水平状态。
2.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
照准误差是指观测者在瞄准水准尺时产生的误差,而估读误差则是指观测者在读取水准尺读数时产生的误差。这些误差通常与观测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关。为了减少这些误差,观测者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水平,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。
三、外界条件的影响
1.温度变化
温度变化对水准测量的精度有显著影响。温度变化会导致仪器受热不匀,进而影响水准管气泡的居中状态,从而产生误差。此外,温度变化还会影响水准尺的尺长变化,进一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因此,在进行水准测量时,应避开不利的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,选择温度相对稳定的时间段进行测量。
2.大气折光
大气折光是指光线通过大气层时产生的折射现象。由于大气折光的影响,视线会发生弯曲,导致实际读数比水平视线的读数小。为了减弱大气折光的影响,应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,并在山区等复杂地形中缩短视线距离,使视线距地面有足够的高度。
3.仪器及尺垫沉降
在长时间观测或搬站过程中,仪器和尺垫可能会发生沉降,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,应选择土质坚硬的地面安放尺垫,并把它踩紧。对于有弹性草地等松软地面,应清除杂草后再安放尺垫。
四、其他因素
1.客观因素
日月引力、重力等客观因素也会对水准测量的精度产生影响。虽然这些因素难以完全消除,但可以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来减弱其影响。
2.人为因素
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观测者的技术水平、操作习惯以及责任心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因此,应加强观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责任心。
五、改善措施
1.选择良好观测条件
避开不利的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,选择温度相对稳定、大气折光影响较小的时间段进行测量。
2.仪器预热和遮阳
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30分钟,设站时用测伞遮挡阳光,以减少仪器受热不匀的影响。
3.前后视距相等
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,以消除或减弱大气折光、仪器及尺垫沉降等因素的影响。
4.改进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
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,如电子水准仪、自动安平水准仪等,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。
水准测量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仪器误差、观测误差、外界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等。为了提高测量精度,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,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。通过选择较好的观测条件、仪器预热和遮阳、前后视距相等以及改进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方法,可以显著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,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|